行业资讯


 

用数据分析存量时代的订单走势

 

  2012年底,住在北京的小说家郝景芳发表了一篇科幻小说《北京折叠》。小说里描写了一个城市里有3个空间,在一天24小时的时间里相互翻转过来、折叠过去。
· 在第一空间的人数最少,却享受最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;
· 人数是第一空间5倍的第二空间,环境品质次之;
· 人数最多的第三空间更等而下之。
可以用光谱图的形式来描述3个空间不同的生活氛围,不同的指数来表示从乐观到悲观,或是从幸福到不幸。有些第二和第三空间的人,不甘于现状,努力改变,试图让自己或下一代能够进入上面一个空间。由于这本书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模型,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,因而获得了第74届"雨果奖"中短篇小说奖。
从装机数据看国内印刷产业生态模型
国内印刷产业正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,不同规模、不同服务项目、不同客户群,有没有可能形成类似小说里描述的不同生意空间折叠?
看看以下几项数据,我们想象国内印刷产业生态模型。
根据2018年的统计,海德堡在国内的销售额创造了近几年的新高,相信其他供应商的设备销量也不会太差,许多印刷厂投资了新印刷设备,据称在一年内,不少型号的订单远超3~5台。
市场上似乎呈现着不景气的氛围,到底是哪些印刷厂还在添购新印刷机?
据2015年的统计,全国只有3200多家印刷厂年营业额超过5000万元,然而其总产值却占了全国市场的54%,平均获利率更是其他约97%印刷厂的59倍,也就是说全国一大半印刷订单被3.14%大印刷厂吸走了。
另据2017年的统计,国内包含商业印刷(其他印刷品)的大类总产值,只占全国印刷总产值的7.07%,然而却是40%印刷厂的营业项目总和。即使其他印刷品涵盖范围不是很明确,却呈现出在某些领域"僧多粥少"的困境。
以科幻小说的想象力,把类似《北京折叠》的模型应用于我们的行业。国内印刷产业生态里,有3%的印刷厂属于第一空间,有超过40%的印刷厂属于第三空间?
再想想,如华为、肯德基、统一……这些供应全国市场日用品、食品的大品牌,他们产品的出货量都是几亿台手机、几十亿盒牛奶,一个订单需要几千万个盒子或宣传单,没有一定规模的印刷厂肯定接不到这样的订单?
能够持续接到这些大订单的印刷厂,忙着印刷、忙着扩充产能,应该不令人意外。
另外,在不同的城市里都有几家效益高的合版印刷厂,不但有数字化管理的效益,足以吸引附近的彩色单页印刷业务,更能利用互联网延伸服务范围。他们等于找到了扩大规模的方程式,扩充产能、添购设备才能应付订单增长的需求。有的合版印刷老板为了打破物流时效的限制,干脆到另一个城市复制新厂。
购买新印刷设备就是这些产业第一空间的同行。
印刷订单正在往特定方向集中
我们在微信圈里,常常听到许多人抱怨印刷生意难为,其实,国内市场大,谁也不能代表主流,觉得生意好做的人或许不说话,觉得生意难为的同行人数固然较多,但是各有生存之道。
看看数据就知道,印刷订单正在往特定的方向集中。如果不把趋势当做经营印刷的工具,我们要如何应对未来?
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个角度看看印刷行业?不要从自家车间的窗户往外看,换个方式,以鸟瞰图的方式。行业统计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印刷也有不同于《北京折叠》的空间概念,先想象自己的位置,放下既有成见,重新认识市场生态,才有机会穿过不同空间的限制。
国内市场上有数千万份的包装盒、宣传单订单,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争取到?如果自身的资源足够,又有比别人更有效益的解决方案,恭喜你了,你是第一空间的竞争者。
仔细观察,这几年在不同的印刷、广告展会里,很容易发现居然有同行印刷厂买下大展台,大张旗鼓对来参观的同行招手拉印刷生意?
有没有注意到国内的印刷研讨会,上台演讲的嘉宾,不再是在媒体上写文章谈理论的大咖,也不是设备供应商的业务经理,越来越多的印刷厂老总上台,对台下的听众同行推广自己的印刷服务。
今年的各种会议中,再没有人谈论生意模式,只有提供实际印刷供应链的各种服务,包括帮你生产某一类的印刷品、帮你提供设计版面、帮忙处理印前、帮你制版,或是帮你报价等。
印刷大环境已经被互联网连结起来,不管印刷生产流程有多长,有多少道工序,只要下订单的人能及时收到满意的印刷品,生意就算完成了,至于那一道工序在哪里完成,一点也不重要了。
对于印刷这个极度成熟的传统产业,所谓的"新常态"就是不论哪一段,只要有效益,不但可以自己有用,也分享给同行。随着网络越来越方便,效益也传递得越来越远。
你觉得印刷生意越来越难做,却有人一再扩充产能,然而全国总产值并没有增加的迹象,多出来给扩充产能的订单,势必来自那些认为印刷难做的对手。
今天,经营印刷厂如果无法认清新常态,一味地依照昨天的赚钱模式,不管你再如何努力接单、努力生产,恐怕都无法应付未来的竞争,因为你面对的竞争对手是组团来的,他们各自贡献自己最有效益的部分,来组合生意流程。每一环节省下一些成本、一些时间,所产生的效益就足以吸走你的订单。
有人把今天这样的产业生态称为"存量时代",简单的说法就是订单集中到效益单位的演变,越来越快,不知道的人以为别人发现了新订单的"活水",其实是订单被效益吸引越来越集中了。
如果存量时代刚刚开始,我们没时间抱怨生意难做了,赶快强化自己的优势,必须要强到可以分享给同行,赶快和别人合作,善用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短板,我们才能面对印刷厂的数量快速萎缩的趋势。



 

——威美印刷ERP摘自网络